新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 第四四章,牙对牙(下)

第四四章,牙对牙(下)

第(1/2)页

当指挥部的人还在为之前的现场直播而感到惊叹的时候,丁文彦已经独自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惊叹于那些战斗场面,和血腥的搏杀,那些在他们看来夺人眼球的紧张和刺激,确实士兵们每天都要经历的东西,而自己作为指挥者来说,最大限度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减少牺牲,才是他应该做的事。
        翻开卷宗,已经写了一半的报告工整的摆放在哪里,看着已经写完的部分,丁文彦不由的陷入沉思。
        “后核战争时期的防空与预警!”几个字组成的标题醒目的写在抬头,虽然心中早已经构思完整,但是当下笔时,丁文彦仍然感觉到自己的浅薄。
        早期核战争,在不对等的实力威慑下,对手之间除了核讹诈之外,更多的是希望以毁灭性的核打击将对手彻底摧毁,从而使其丧失抵抗能力,但是随着核技术不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掌握,造的出来已经无法达到威慑和消灭敌人的目的了,相比之下,造的出来,还要打得出去,是后续竞争的主要形式。
        而打得出去之后则是能打得中,在这个前提下,运送弹头的载具变得越来越庞大,命中率也变得越来越精确。但是,随着提出防止对方反击的命题后,机动性和隐蔽性又成为发展的关键,地下掩体,轨道列车,固体燃料,机动发射车,核潜艇,战略轰炸机,一系列的产物在这个命题下纷纷应运而生。
        打得中,核反击之后,则是防得住,防御敌人的打击显然要比承受敌人的打击来的廉价和效率的多,于是,*防御系统,CMD,NMD,空天飞机,激光发射器,等等一些列的早期预警以及拦截系统又成为研发的主流。当各个国家都在顷全力将自己打造成刺猬的同时,战术核武器的登场,让所有的目光再次被聚焦起来,在人们一边惊呼着核战争的到来的同时,对于战术核武器的防御也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人类不会制造自己不使用的武器,即便是核武器也是一样,虽然条约中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规范和制约,但是对于小型的核武器的使用,却丝毫没有任何限制可言。而对这种丝毫不逊色于父辈的新武器来说,防御他更成为重中之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苏联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研发模式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在某个时代,中国不但原封不动的学习苏联,还顺便抄袭,将很多原本需要多年沉淀的东西一股脑学了回来,一边满足国家的生存方式,而就是这个前提下,苏联的无限扩张模式的城市建造方式,也随之影响着中国。
        在军事指挥官而言,这里虽然只是做大厦,但是其作为堡垒的作用恐怕与商店的衣服和鞋子相比不相仲伯。但是在眼前这个时代,当一枚战斧*出现在半空时,就已经提前预示着遭到打击的目标被叛了死刑。
        大城市在这种无差别的攻击下,原本的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接下来是什么?通过改造让城市变成坚不可摧的堡垒?恐怕耗费巨大的需要保护的目标仅仅限于重要的大城市和政治文化中心,对于众多的二三线城市则只能成为*裸的遭到攻击的目标。
        特种作战,渗透,袭击,暗杀,甚至包括人肉*,单单防御这些五花八门的袭击,恐怕都将要耗费掉所有的驻扎部队的军力。虽然,现在看来,这一切还仅仅处于预言之中,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在未来,这一切不会发生。
        现有的城市模式,和居住方式,在战争模式的改变下也亟待改变。现阶段的中国城市方式,模仿的仍然苏联的城市无线扩张模式,越来越大的城市,越来越多的职能中心,不断吹大城市的规模,相比之下,美国显然考虑到这一点,不断的以卫星城市和广泛分布的居民区,来分担城市的居住重任。数量庞大,但是却分散广泛的城市周边聚居点,让战争的承受能力要变得强大的多。而这样的安排则是中国需要借鉴和学习的。
        相比之下,处于战争状态下的朝鲜,日本,已经敏锐的发现了这点,在战争进行的同时,大城市内不同的职能中心被分门别类的运送出城市,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于较小的居民区域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最新小说: 青山深处 猎行星际 兵路 死神电梯 绝品哑妻富可敌国苏清晚 农业之王 浴血龙凤 绝地出击 七十年代那场战争 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