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数风流人物 > 癸字卷 第六百三十七节 建言,人事再布局

癸字卷 第六百三十七节 建言,人事再布局

第(1/2)页

永隆五年和永隆八年这两科其实有很多交织的,很多都是青檀书院或者其他书院的同学,只不过永隆五年发挥不够好,所以又在永隆八年大放异彩。

        对于像齐永泰这种地位的人来说,永隆五年和永隆八年相差三年,关系都不大,只要在他心目中能留下一点印象,就算是成功了。

        “齐师,其实真正有本事的可不止这几个,只不过有些尚未绽放出光彩来,吏部那边还是太过于看重资历,我倒是觉得资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还是看其在某一段经历上的表现,不能说你碌碌无为地在某一段任上熬了几年,就认为你有功劳了,经常有人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我不太赞同,……”

        冯紫英的话把齐永泰逗得笑了起来,“怎么,我记得上一次你就给了我一篇‘考成初探’,嗯,谈了一些关于官员业绩的考评、督促和比较的想法,有些新意,但有些不太符合实际,怎么又有更多的想法了?”

        “嘿嘿,齐师,我人年轻,喜欢想事情,大周的局面,我看不惯,就要琢磨怎么来改变和改良,虽然说大周立国也就百年,但是沿袭着前明的旧制,几乎没有太大变化,陈腐气息很浓,好在内阁这一块上和前明已经有了一些改变值得欣慰,但是从从整体吏治考评来看,仍然陈规陋俗充斥,基本上对地方的治理缺乏较为合理的依据,随着时代的变迁,需要改进改良的地方很多,……”

        见冯紫英说得认真,齐永泰微微皱眉,“看样子你是真有心了,也罢,有什么想法,你拟一个拿给我看看,君豫这边,我有意让他在地方上锻炼两年,就入吏部,……”

        冯紫英点头认可,“君豫兄性格沉稳,做事踏实,我也给他在这方面有过沟通,他也比较赞同我的一些观点,堪当大用。”

        练国事算是和冯紫英在一些观念上较为投契的了,或者说因为二人私交一直很好,来往密切,受冯紫英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渐渐接受了一些现在很多人还没有办法接受的观点。

        在这一方面,冯紫英尤为注重。

        比如范景文和贺逢圣,从二人最初下到顺天府当知县开始,冯紫英也就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很多观点和理念向二人灌输,尤其是在地方上的施政理念上。

        为官究竟为何为官?如何为官才是最符合本心本意?

        这个问题冯紫英与范景文、贺逢圣、郑崇俭、吴甡以及王应熊、方有度等多人都探讨过。

        立意可以高远,但是落实到地方施政上,作为知县知州知府,又该如何做?

        传统的赋税、诉讼、教化、治安这应该是朝廷对一地父母官的最核心要求,而考核的标准就是士绅民意的评价和上官的认可度。

        在冯紫英看来,赋税,就是要替朝廷收取的税收,这的确是政府的核心事务。

        诉讼在现代社会略微有点儿边缘化,但在这个时代一定程度是和治安、教化连为一体,教化不好,治安不靖,诉讼必多,在冯紫英看来这几者的确有一定联系,但是其中一些更重要因素却被排除在外了。

        比如食不果腹而赈济无力,比如苛捐杂税或者租赋过高、劳役过重导致民众贫苦不堪,比如由于生产力低下或者基础设施的不修导致的灾情放大进而使得民众稍有遇到旱涝病等天灾人祸就难以为生,比如士绅宗族力量的强势导致对普通民众的盘剥压制增大,这些因素却都或多或少被忽略了和不受重视。

        这种情况是普遍现象,但是从朝廷到地方官府都没有认真仔细的进行分析过,这里固然和士绅垄断话语权有相当大关系,但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工商阶层的不断扩大,社会阶层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那么冯紫英觉得这里边就有文章可做了。

        顺应潮流是为官者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根本要素,你做不到这一点,只会碰得头破血流,或者被潮流卷走。

        冯紫英在和几个同学的沟通交流中也不断提到了为官者当与时俱进,明确当下地方治理最核心的几个问题,首要问题仍然是民众的果腹糊口问题,解决民众的生存生计问题是任何一个地方官的首要任务,仓廪足而知礼仪,这句话永不过时,那么无论是在顺天还是在陕西亦或是在南直隶,相当大一部分民众贫苦问题是导致地方治安不靖教化不修的根源,抓住这个核心,那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最新小说: 九叔的掌门大弟子 军师威武 诸天万界乱入者 替身夫人带球跑 吾家娇女 这个世界很危险 老婆请安分 去天外 姐妹花的最强兵王 重生之辣媳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