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建造从1977开始(年代) > 第16章 H市

第16章 H市

第(1/2)页

送走了薛公安,时间还早,两人去食堂吃了个早饭后,决定趁着别的同学来报到这两天好好去逛逛这个在未来三年半要居住的地方。

        h省做为中原腹心和华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h省的人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

        省城h市在开国前只是一个小城市,在开国后成了省会才得到了大力的扶持和发展,而z大更是在开国以后才成立的。

        h市本来就处在整个华国的中心腹地,是天然的交通枢纽,在建国后,国家对h市进行了大力的工业及交通扶持,进行了全面规划,全面的修建,可以说,h市现在就是一座新城。

        70年代的h市,以旧火车站为中心向四周发展。这会儿没有什么二三四五环,挨着火车站就是汽车站,周围一圈就是火车站商圈,有英雄纪念碑所在的二七广场,有百货大楼,图书大厦。

        往西去建设路就是国棉一厂到六厂和他们的家属,当时全国很多的布匹就出自这里。新疆兵团的棉花通过铁路运输到这里,纺成布匹再通过铁路运到全国各地。

        每个厂都是上万人的大厂,每天上班和下班的时候,如果从空中看,你能看到蓝鸦鸦的一片潮水般的人群呼啸而过,又分散到各个家属院里,自行车的清脆铃声交织成一首动听的歌曲。

        在这个时代,工人是最吃香的行业,一个八级工的工资比县长还高,伙食标准也高,他们的辛勤劳动,化成了华国的血液,迅速地滋润着这个建国时血脉几近干涸的祖国。

        这时候的工人一个个都精精神神的,自豪又身强力壮,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小伙子们一个个身上的肌肉都一块一块的,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充满了青春的朝气。

        女工比男工都多,小姑娘们一个个都花枝招展的,头发都用各式各样的手帕束在脑后,在马路上走出了当仁不让的步伐。衣服虽然也是大部分蓝色工作服,但是很多女工都把工作服改了,腰线改窄,裤腿改细,穿在身上有棱有角的展现出了美好的姿态。

        有钱后,就会要求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在这几个厂和家属院里,四字头一倒台,就涌出了各式各样的小饭馆。这个时候大多还没有敢打出自己的幌子,但是一到晚上,这些小店门外都人头涌动,有一些名小吃更是要排很久的队。像是后世很火的三厂烩面,杨记拉面,四厂烩羊肉,五厂的小笼包子和鸡汤馄饨,郭记的烧鸡牛肉,蔡记的酱肉包子和红豆汤这时都深深的藏在这几个厂里。

        往东去就是市政府圈,以绿城方场为中心,周围围绕着市政府,省政府,省军区,火电厂,热力厂,医院,z大和几所大学。这一片以干部,医生,大学里的讲师为主要生活人群,不像几个国棉厂那样人数众多。你要是到这一片转一转,会发现大部分人都是四个兜的干部,男同志穿的都是中山装,女同志穿的都是小翻领的上衣。不分男女都会露出雪白的衬衫领口和袖口来,穿皮鞋的也多。他们衣着都是非常的整洁合体,文质彬彬,大部分人上衣兜里都插着钢笔。

        这一片的小饭店基本没有,国营饭店也有那么几家。各单位都有食堂,据说每个单位食堂的大师傅都有自己的拿手好菜,还都是传统的豫菜。像是省军区的扒肘子,省政府的鲤鱼焙面和八大碗都是一绝,市政府的伊府面更是独创。但是这些普通人是吃不到的。这一片在解放前就是达官贵人的集中地,外面的国营饭店都是解放前就有的老字号,像是老青花的饺子,鸿茂斋的铜锅涮羊肉,老长沙罐子楼的毛氏红烧肉,辣子鱼,老罐汤等等都是一绝。简单说来,这边都是大菜,少主食。

        火车站往南,就是各种货场,火车站的家属院,金星啤酒厂,还有回民集聚区。这个圈子内有各种各样的货场和仓库,像火车货运的装卸货场和仓库,全市的粮库,钢材货场都集中在这一块儿。宏观经济时代,整个省的各种紧俏物资都要先拉到这儿,再往外分送。h市的回民在解放前就主要居住在这,解放后并没有换地方居住。由于民族问题,这边的肉也很多是阿訇们宰杀的牛羊肉,汉族们和回族们的菜场都是分开的。整个城市,当时要是想吃口牛羊肉,只能到这里的菜场买,肉票是通用的,就是价格贵了一些。

        走在这里,你会发现这里的人们明显没有上两个地方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最新小说: 被飞升之人暗恋后 给我一整个热恋的夏天 全家流放:我带着嫂夫人去逃荒!燕云舒心 微光予你 原来婚浅情深林帘湛廉时 孤城 孟婆渡 医武学女宗师 我的师傅是林正英 万人迷小师妹她身残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