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建造从1977开始(年代) > 第8章 挣钱啦

第8章 挣钱啦

第(1/2)页

从沙家河回来李明李亮两个轮换着隔一天往沙家河去一次,还把二叔家的活抢了一大半出来。王家说想让秀芳和孩子多养养再办酒,不办满月了,等着王路回来正好孩子也百日了,到时候再请客办酒,这正中李家的下怀。

        李老蔫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整个人都精神焕发,上工积极了,还有空就到处打听着哪有做席的活。他第一次做姥爷,想给孩子办酒的时候,不能空着手去呀。特别是现在几个男孩子都大了,老大还没有媳妇,他当爹的得想法挣钱。

        对他这样,大家伙都乐见其成。一家人都努力干,好日子才有奔头不是?

        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打听出来个长期的活。

        也是他上次给闺女蒸馍,实在是用了心的缘故,z县和隔壁县交接那个公社,正在搞学大寨的活动,每天都有各地的领导和干部去参观。做后勤的就想饭菜上出出彩,在领导面前表现表现。可以吧,菜有伙食标准,也不高,菜上想翻个花样出来必然是不够的,再说各地参观的菜也都是那几样,出彩不容易。主食上倒是公社出粮食,且有富裕,就是后厨那个厨子原来是红案出身,蒸的蒸馍只能说能吃,好看却谈不上。

        他媳妇是沙家河的,正好回娘家说起来这事,她娘就说起来王路媳妇娘家爹蒸的馍那叫一个齐正,没吃上,但是看着就错不了。他媳妇回家跟他一说,他就找到李家庄来了。

        这是公家的事,也不怕有人说投机倒把。俩人最后一商量,一天三十五斤面,要出二百个蒸馍,一个二两,先送三天,早上八点前送到,好的话就继续送。送到学大寨结束。他把面都带过来了。说好后,李老蔫给他带了一罐酱豆让他尝尝味道。他一吃,又把李家的酱豆买走了一半,给了二十四块钱,六十斤。

        有看官会问,赚头在哪呢?就在面上。一个馍二两,那是加了水的,面可给的是干面。李老蔫蒸馍,一斤干面能出七八个。公社给后勤上算的可是四十斤二百个,后厨还总是蒸不够,那中间的,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剩下那五斤面,自然以前是后厨挣了,现在是后勤挣了。但是对李老蔫来说,这挣的可也不少。他三十五斤面可以出240个左右的馍,给公社200个,还剩下40个,这也不愁卖,有的是做席的人家要买,这年头,谁家不缺细粮呢?

        就是这活太累。到那公社有三十多里地,三十多斤面,就要在凌晨二点半就起床,赶在五点半前蒸好,才能顺利送过去。

        李家两兄弟一商量,老爹一个人是干不出来的,他俩轮着班一人一天,前一天晚上发面,早起揉面,烧火,送馍,李老蔫只管圆馍,蒸馍。李建军听说这事后高兴的了不得,亲自把自行车送了过来,让他们随便用。都是本家兄弟,都盼着李家日子过得好一些。

        一家几口就这么忙活起来。李明李亮还要往沙家河跑。地里虽然活不多了,但是还要上工,还有很多的碎活。小三小四上着学,也设法法帮忙。天天这么蒸馍,家里分的柴火是不够的,他俩下学就去捡柴火。家里居然一个闲人也没有了。

        忙忙叨叨忙了一个月,到了10月中旬。这一个月,李明李亮都累的眼里充满了血丝,但是都充满了干劲。中国人就是这样的,一旦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够挣到钱,会迸发出巨大的干劲,仿佛成了永不知疲倦的发动机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不管到了哪里,都会很快在当地生根发芽扎根。只要让中国人能够挣到钱。

        但是这个月对于李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天天蒸馍,一家五口保证了一天起码有一个白面馍吃,还给秀芳送过两次。往外卖,一个蒸馍能卖到五分钱。李明算了算,一天平均能挣到两块钱。家里剩下的酱豆子都被买走了,又挣了二十块钱。挣钱要紧,他们要吃,今年冬天多留点白菜萝卜就行,往年也卖不了多少钱。

        七算八不算,不算他们吃,这个月竟然挣了104块钱!

        在干部一个月也就能拿到三十多块钱的77年,这可是一笔巨款。要是有票的话,这个钱添二三十就够买一辆自行车了。猪肉三毛八一斤,这可以买一头半猪了!整个李家庄,就没有几户人家存款上一百的!

        钱还没捂热,麻烦就上了门。

        有媒婆给李明说媒了,说的条件还不错,还有知青呢。

        李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最新小说: 被飞升之人暗恋后 给我一整个热恋的夏天 全家流放:我带着嫂夫人去逃荒!燕云舒心 微光予你 原来婚浅情深林帘湛廉时 孤城 孟婆渡 医武学女宗师 我的师傅是林正英 万人迷小师妹她身残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