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曲线

第(2/2)页

  “叶教?”那人见到叶飞流笑着迎上来,“现在也不是训练期啊,您怎么带个小家伙过来?”

  叶飞流麻利地递烟,“嗨呀老弟,这孩子刚进我们队,之前他回老家,错过训练期了,我专门带他感受感受,跳一次试试,不耽误功夫,不然你们冰滑道天天保养着不用,多可惜!”

  凌放本来以为叶飞流要耽误功夫走点审批程序的,然后发现,他还是低估了此人睁眼说瞎话的能力。

  工作人员误以为这孩子是省队的职业小运动员,于是顺利过关。
  凌放跟着叶飞流走到山坡下,看叶飞流朝自己一努嘴,就抱起比自己高些的跳雪专用雪板,跟着叶飞流,一前一后开始爬跳台。

  叶飞流是为了沿着滑道上来,亲眼检查一下滑道里冰面的情况,高空高速运动,不是开玩笑。

  凌放当然是为了上去跳。

  哪怕在国外,能有箱式电梯的基本也都是比赛级跳台。40米的训练跳台,哪怕在北欧几个冰雪运动产业发达的城市也很少外挂电梯的,顶多搞条缆车,和游客路线并用,送运动员到出发平台。

  在其他不少地方,大家一样是要用脚去爬台阶,大部分就是把水泥台阶并排设置在滑道边上。
  因此,全世界跳台滑雪运动员有个必备素养:爬台阶。
  凌放前世已经爬习惯了,40米还好呢!

  他记得,国家队有次去国外集训,当地90米跳台的老式外挂电梯维修两天,临近的其他城市还没降雪。队员们舍不得耽误时间和费用,照样排队上——那两天才真叫爬了个酸爽。
  显而易见,跳几回,就要爬几趟,跳到最后,人会怀疑人生。恍恍惚惚觉得自己不是个跳雪运动员,而是个登山运动员。

  在踏上今生初次跳的40米台,最后一节台阶时,凌放心里有了个突如其来的念头。
  在跳雪这件事情上,他以前就是有想法就去试的人。
  “那就来吧。”凌放在心里对自己说。  

  他看了一眼同样登上来的叶飞流。

  叶飞流看着他点了下头,示意滑道没毛病,又让他等等,下台阶到一半左右的小平台,然后回身喊他:“随时开始——”

  就见这孩子已经把雪板穿好,往滑道里放平,手向身后握着固定杠,半秒迟疑都没有,眼都不眨,目视前方,直接松手就下来了!

  “……”果然再看一次也还是这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儿。

  叶飞流心里与其说赞叹,不如说诧异。因为凌放那份轻松自如的镇定,和第一次看凌放跳15米台的时候没任何区别。
  这孩子心理素质好到有点反人类了啊——他在紧紧盯着凌放助滑的短短一两秒中想。  

  在重力作用下,凌放沿着30度倾斜的纯冰面飞快下滑,虽然40m跳台助滑道短,但到台端也已经能把人体加速到六十公里每小时。
  叶飞流看着,这孩子保持曲体直达台端,时机掌握很精准,姿态略下沉,准备——

  起跳!

  叶飞流下意识吸气。
  伸膝快、躯干角明显小、膝角明显大、出台时,上体几乎水平。作为职业教练员,叶飞流对这个起跳姿势的瞬间判断是:
  可以拍剪影核对教材示例的程度,这是典型的高曲线起跳动作!

  凌放其实是怕叶飞流等他跳完40米,又要用他跳的毕竟不是70米来忽悠小孩儿。

  天知道国内现在没有70米的跳台啊!他稍微有那么一丁点心急,于是决定用国内运动员很少采取的高曲线起跳,震震叶教练。

  跳台滑雪起跳姿势最粗略地可以大致分两个方向,与后续飞行姿势结合,形成稳健派的低飞行曲线,或是激进派的高飞行曲线。

  出发点越高,空中飞行时间越长,距离越远。
  高起跳,如果成功,成绩当然更好。但这就和其他许多的运动项目一样:机遇与风险并存。
  选择两者的运动员在大赛中基本是对半开,亚洲运动员大部分会选择低曲线。

  凌放前世也是在这样的培养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但他始终不满足,想要挑战自己,退役前就在逐步尝试换起跳动作。
  当然,高曲线的弊端就是着陆不太稳。

  不过,他脑海中一闪念,那毕竟都是他跳90米标准跳台甚至120米大跳台的时候,才会发生的问题。

  毕竟重活一世,凌放打算把自己的基准定高一些。高曲线什么的,现在不跳,以后也要跳,何况这才区区40米而已,他对自己有信心!

  必不可能出问题……的吧。

最新小说: 除了当明星,我别的都很专业 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 带闺蜜参加综艺后 你科技强?我会修仙 钻石王牌之金靴银棒 言爱萼 她的少年似星辰 白月光只想活命 末世庇护者不干了[重生] 猫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