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薇薇风月 > 第22章 优越感

第22章 优越感

他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自信。不过顶着本地人的光环,便张狂的歧视着外地人。

        中午和同事一起吃饭。看到同事带的酸菜,忍不住嘲笑一番。

        “我们从来不吃这种东西的。”语气极不友善。

        看到同事新买的衣服,衣服上有没来得及拿掉的吊牌。吊牌上有衣服的价钱。三位数的数字让他又有了嘲笑的资本。

        他无时无刻不在宣扬自己的优越感。比如家庭条件,吃穿住行……

        他似乎没有柴米油盐的烦恼,也不知道还房贷的压力。他只知道拿自己拥有的东西去羞辱别人,然后怡然自得,貌似自己比别人真的幸福很多。

        可是他忘了。他用的手机,手机充电器,穿的衣服,鞋子,就连每日的三餐都需要从外地人那里购买。除了父母给的那副天生的皮囊,还有写在户口本上那串证明本地人的地址,还有什么呢。

        他不知道什么是思乡。

        什么是离愁别绪。

        在一个地方安逸的太久,便没有诗和远方。他这一生若走不出生他的城市,只能固定在圆形里,他一生只能会一种方言,只能和他说一样方言的人交朋友。

        不知道什么叫抱团取暖。

        即使身边围绕着一群外地人,却还是无法做到真正的容纳。他活在这样的圈子里,环境里,被限定在这里,可还是要做出一副高傲的姿态。

        一种区别与周围人的习惯和言行。

        这样标榜自己有用吗?难道还能脱离这样的圈子吗?

        华夏民族的勤奋,忠厚,宽容慢慢退化,取而代之的是西方世界的傲慢和偏见。

        时间长了,一颗心越发冷漠。

        如果不是生活的迫不得已,没有谁会愿意背井离乡。即使家里只是一间破旧的茅草屋,仍旧是灵魂的安放之处。

        故乡的月亮常照星空,故乡的水滋润心中的净土。

        基础设施决定上层结构。若没有农业支撑,工业城市在怎么发展都是畸形的。上海防疫封城一个月物质极度匮乏,一颗大白菜就有80块。全民除了做核酸就是抢菜。但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农村,即使封一年,物质也不会紧缺到这种地步。首先有了吃,才会有精神生活上的追求。

        众所周知,河南山东是农业大省。每年的粮食产量养活了多少国人。若没有这些粮食大省解决民生问题,工业城市在怎么繁荣,没有物质做保障,也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当因为物质匮乏,一个馒头涨到100块,还有可能买不到时,就能看到农业的重要性。作为二战后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苏联就是因为发展重工业,忽略轻工业的发展而解体的。

        1953年,为发展上海的经济,解决上海的农副食品问题。将属于江苏省的十个县划给了上海。它们分别是:上海县、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上海的土地面积比从前增加了10倍。成为拥有2500万常住人口的大都市。

        后来上海县并入了闵行区,川沙和南汇变成了现在的浦东新区。

        每年的7月到八月是长江洪水泛滥的时期。一旦水位超过警戒线,就会采取泄洪的方式避免大面积的洪灾。而泄洪的重任就落在了安徽境地。秉着上保河南,下保江苏,舍小家为大家的原则,安徽人默默的抗下了所有。让江苏无后顾之忧的发展经济,让河南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遗迹得以保留。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总有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负重前行。我们只注意到站在金字塔上的人,却忘了金字塔底默默奉献的人。

        这就是华夏民族的凝聚力。

        各省份之间相互成就,相互取舍。所以称之为“兄弟省”。

        我们生为华夏民族的子孙,骨子里有着共同的信仰和目标。无数个水滴才汇聚成汪洋大海,这是老一辈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当我们汇聚成一条奔流大海时才能掀起更大的波浪。

        华夏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华夏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历经五千年的历史而不消亡。

        华夏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从低谷中崛起。

        华夏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荣辱与共,休戚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没有谁比谁有优越感。

        我们属于同一片天空。受着同样的教育。经历相似的生老病死……

最新小说: 包租婆日记 羽生X神医 重生后许先生把我宠上天 替嫁给阴郁侯爷后我和离了 [红楼+聊斋]论背景板与炮灰谁更惨 旱灾逃荒:签到一口泉,打造王朝 赵山河秦嫣然 196752唐染沈亦川 江若雪黄军 也许很美